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随着党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我国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特别是节能减排...

随着党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我国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不过,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环境保护任重而道远。节能减排既需要国家意志,更需要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低碳达人。这表明

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要看到主要矛盾

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D 【解析】 ①错误,“只需要看到主要矛盾”,说法错误, ②正确,“我国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说明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正确,绿色发展行动既需要国家统一意志,周密安排;更需要每一个中国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达人”。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与“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无关。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陆游在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爱国抱负得不到施展的背景下,在《卜算子·咏梅》中哀叹残雪中凋零的梅花,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泽东在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中苏论战的情况下,在《卜算子·咏梅》中赞叹冰雪中怒放的梅花,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可见

①人体的生理活动对人的意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诗人审美情趣的差别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③理想抱负和人生态度影响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④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六十年换了人间,六十年创造美好。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这说明

①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贯彻落实促进了西藏的发展

②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中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第一时间组织开展调查”。做到“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

①便于准确掌握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为科学处理提供依据

②能及时核清事实、查明情况,拓宽政府决策信息来源

③能及时将事件真相告知公众,主动引导舆情,维护社会稳定

④便于主动调查事故原因,开展依法行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反转新闻”是新媒体时代出现在舆论空间中的新现象,是指公众态度的反转,某条新闻刚出来时,舆论会把矛头指向某一方,可新公布的细节会使新闻剧情突然发生逆转,舆论态度立刻随着新剧情情绪化地摆向对立的另一个方向,被同情的受害者瞬间成为被唾弃者,被攻击的作恶者立刻成为被同情者,180度的情绪大挪移就在一瞬间。下列对破解“反转新闻”现象的措施解读正确的是

①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公民要理性、守法、实事求是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②个人素养影响政治参与——面对新闻,公民不能以价值判断替代事实判断

③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要求——政府要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应该公平保护“受害者”和“作恶者”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