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规划纲要》提出要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材料说明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的力量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这告诉我们
①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建设文化强国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标志
③一国的命运有时候是由民族文化决定的
④文化影响国家、民族的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2017年10月8日—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②新疆自2017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高中免费教育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2017年8月在天津市举行
④2017天猫双11成交额达到了1682亿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就能为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提炼精神标识需要号准当今世界的复杂脉象。目前,全球发展失衡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问题凸显。解决这些难题和纠葛,路在何方?对此,中国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处理当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正在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动荡不安的国际社会提供稳定之锚。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的思想养分。
结合材料,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提炼和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原因。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选拔最广的道德模范评选,在9月20日——“公民道德日”这一天隆重揭晓。那些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近几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如何把好事办好,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站稳脚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当前,有极少数学校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一阵风”现象。要想避免这类现象,就必须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作为学校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某校利用有限的空间,建了几个朗读亭。学生在朗读亭里诵读经典、感受经典、传承经典。让传统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童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须从小抓起,这样才有助于孩子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要使传统文化真正入脑入心,必须有规有序地科学而行。拔苗助长、盲目跟风、聚众扎堆都不是明智之举,需要针对性地循序渐进而为,把传统文化教育创造性地纳入学校教育系统之中,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传统文化不仅要常驻校园,更要扎根于心,这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弘扬”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