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4日,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计划于2020年择机实施,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材料主要表明( )
①实践可以把头脑中的观念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意识起主导作用的过程
③实践活动的水平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降落月球背面,玉兔二号驶抵月球表面,实现月球背面着陆,“玉兔二号”在月球表面画月饼的照片发布,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由此可见( )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制造规律
②实践是具有社会历史性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③通过实践活动人们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
④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是开展实践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年10月5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号卫星。高分十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微波遥感卫星,发射的主要目的是,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信息保障。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19年8月25日,月亮上的“嫦娥”“玉兔”又醒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通过月夜低温考验,分别自主唤醒,按照预定计划进入第九月昼,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由此可见( )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日,人工智能研究团队OpenAl最新公布的报告指出,机器人会通过不断试错,记住那些能帮助它们完成某一任务的符号单词和信号,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自己的循环神经网络中,从而学会了彼此合作和交流。随着研究人员提出的任务不断加码,语言也不断进化,最终,机器人学会了通过用不同的单词组成句子彼此交流,从而协同工作。这一研究表明( )
①机器人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机器人是实践活动的产物,与人拥有同样形式的意识
③机器人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可以成为新的实践主体
④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人形图案是一个冬天的“冬”字,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该设计体现了( )
①物质的反应特性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②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
③创造者的灵感是作品取得成功的源泉
④艺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