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根据《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将联合开展30项具体行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促进贫困地区旅游服务消费,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贫困群众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政策虽好,落地不易,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扶贫供应不足。一方面自给自足是贫困人口的生活常态,只有少量自身消费不了的剩余产品进入市场交易,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绿色原生态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贫困地区资源相对贫乏,乡村旅游要素不全,难以吸引城市游客,从而导致消费扶贫供给总量不足。二是贫困人口诚信欠缺。不少乡村农户自己吃的和进市场销售分开种养,自己吃的使用农家肥,而进入市场销售的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含有激素的饲料,让城市消费者无法放心购买。三是消费扶贫渠道不畅。农民进城卖点自家出产的农产品基本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批发给有摊位的小商贩,二是跟城管打游击战。四是团体消费制约太多。消费扶贫个人购买只是一方面,更多地要依靠团体消费实现。但目前大型企业、单位食堂、职工福利、工会活动等团体消费受政策制约较多。
消费扶贫要不成为“鸡肋”,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下图漫画《沙土:攥的紧流失快》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敢于想办法摆脱客观条件的束缚 ②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③要推动事物的发展一定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根据各地区和学校实际,结合当地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以提升育人实效性。这说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的《蔽月山房》,与此中哲理最接近的是( )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B.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9年11月12日,“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览在希腊首都雅典塞奥哈拉基斯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开幕。展览共展出126件齐白石艺术作品,通过“不似之似” “物我之际”“ 象外之意”三大板块,反映中国人的形神观、意境观与宇宙观。此次展览唱响了中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交响乐,为“一带一路”下的文化之路添彩增色。由此可见( )
①中国哲学思想已被西方国家接纳 ③精神产品凝结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东西方形神观、意境观与宇宙观本质上是一致的 ④国际文化交流促进国际文化互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疫情肆虐之时,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上的诗句迅速走红网络。诗词的魅力,跨越了国界,将一切善良和美好,凝聚成人类最可贵的财富,也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材料表明( )
①中日文化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②优秀文化总能给人以特有的感召力
③中日文化在长期交流中达到相互融合 ④该做法是对中华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