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作出了全面的和新的概括,即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制度是
①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充分肯定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也是所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④我国社会生产关系整个体系的系统表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以下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各行各业中居支配地位
②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在市场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④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0年是5G技术商用元年,5G将在人们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郑州某商圈的快餐店内,工作人员接到订单后,把快餐打好包,并选择配送地点,确认后,包裹会在站内自动被运送到停放在外卖自取站的“SG无人机"的肚子里,随后无人机飞向目的地。3公里的距离无人机只花了六、七分钟,咖啡和鸡翅到买家手里时还是热气腾腾的。这表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②消费对生产调整起导向作用
③科技发展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 ④新技术提升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作为“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和闽南文化的瑰宝,泉州南音绵延千年历史。
2009年10月1日,福建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十年来,泉州大力推动南音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交流互鉴,南音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逐步得到广泛认同。为保障南音项目传承保护工作的正常运行,泉州市逐年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年均投入700多万;组织专家对南音遗产全面“盘点”造册登记,实施“泉州南音记录工程”,全面系统录存古曲;通过创办泉州南音记录网站,开发数字化智能曲谱,创办南音新剧目等方式,大力推广南音创新发展;推进南音进课堂,实现南音在泉州大、中、小学各个层次传播普及;先后举办十三届南音国际大会唱,组团参加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大会唱。如今,南音成为亚洲艺术节、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世界闽南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的保留项目,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有人认为,在保留传承南音基本特色的同时,应使其充分和市场及迅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对接,加强南音的开发势在必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概括申遗成功十年来泉州大力推动南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成功经验。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南音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
(3)“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是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口号之一。班级围绕该口号召开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战而胜之。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国举全国之力,用中国力量筑牢组织疫情蔓延的前沿阵线;第一时间识别出病原体,并与世界分享病毒基因序列,积极分享信息和防疫经验,用中国速度为各国开展有效防疫争取了宝贵时间;主张凝聚合力,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共同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
不仅如此,在全球疫情进入大流行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还克服自身困难,向一些疫情严重和卫生体系薄弱的国家提供帮助,从最新诊疗、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180个国家和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派出多个专家医疗组深入多国疫情防治一线,并结合当地情况提供相应抗疫经验指导和咨询;在疫情稳定后,尽可能复工复产,为世界抗击疫情提供大量防疫和抗疫物资。这些无不传递着同舟共济的中国情怀与大国担当,也展现了中国秉持人类公利大义、与世界共同应对疫情的天下情怀。
世界要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离不开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请你结合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抗疫大国责任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
根据《消费扶贫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20年行动方案》,2020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8个部门将联合开展30项具体行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打通在消费、流通、生产各环节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切实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促进贫困地区旅游服务消费,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和贫困群众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政策虽好,落地不易,其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扶贫供应不足。一方面自给自足是贫困人口的生活常态,只有少量自身消费不了的剩余产品进入市场交易,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绿色原生态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贫困地区资源相对贫乏,乡村旅游要素不全,难以吸引城市游客,从而导致消费扶贫供给总量不足。二是贫困人口诚信欠缺。不少乡村农户自己吃的和进市场销售分开种养,自己吃的使用农家肥,而进入市场销售的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和含有激素的饲料,让城市消费者无法放心购买。三是消费扶贫渠道不畅。农民进城卖点自家出产的农产品基本上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批发给有摊位的小商贩,二是跟城管打游击战。四是团体消费制约太多。消费扶贫个人购买只是一方面,更多地要依靠团体消费实现。但目前大型企业、单位食堂、职工福利、工会活动等团体消费受政策制约较多。
消费扶贫要不成为“鸡肋”,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