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这启示我们,弘扬梦想精神
①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品质
③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④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显示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②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③“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央视“春晚”两次唱响《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歌词劝诫忙碌奔波的人们不要忘记亲情,常回家看看操劳一生的“空巢老人”。但是近期英国某学院的一项调查却得出相反的结论:欧洲一些国家近年出现大批成年子女“归巢族”,给父母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报告结论称:父母很享受子女离家后的独立生活,成年子女“回巢”对他们的退休生活是一种侵扰。这说明
①人们对“空巢”与“回巢”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
②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对东、西方人的影响是不同的
③不同经济生活和文化背景表现的亲子关系具有普遍性
④东、西方人对“空巢”与“回巢”的态度各有特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我国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以中国艺术演绎西方经典,通过民族特色、民族气质与国际市场审美的有机融合,提升国外观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如上海京剧院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改编成京剧《王子复仇记》,从编剧、导演到表演形式,都进行了“中国化”和“戏曲化”的处理,受到西方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增强了文化的生命力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不同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个性
④文化“走出去”应在民族文化特性与世界文化的共通性中找到创新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古村落被建筑学家喻为“空间说书者”,传承着文化和历史。然而,这些穿越千百年、印刻着历史记忆的“说书人”,有的被不断加快的城镇化浪潮推倒,有的因村庄人口流失而陷入“空心村”或破败坍塌的危局,令人唏墟。我们要保护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保护古村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对展现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保护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古村落是全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普通高中语文部编教材,从古风、民歌、绝句、律诗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魏晋辞赋到唐宋明清古文,从文肓小说到白话小说,均有呈现。该教材共选人古代诗文67篇(首),占全部选文数(136篇/首)的49。3%。可见,部编语文教材的使用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②发挥了教育传递、沟通和共享文化的功能
③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