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旨在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以公平为核心原则.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权益
②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依法保障高校毕业生优先就业
③完善再分配政策,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
④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商品和各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年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第一季度全国GDP同比下降6.8%,消费在疫情重压下直降19%。地方政府为挖掘消费潜力、提振经济,以电子消费券形式给居民发放消费补贴,限期在符合消费券使用的商家(场所)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助推经济发展的传导路径是( )
①改善宏观调控能力②提高消费意愿,带动社会总消费
③拉动经济增长,缓解经济下行压力④企业产品销售增长、生产扩大
⑤劳动就业和居民收人增加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A.⑥→②→④→③ B.②→⑤→④→①
C.②→④→⑤→③ D.⑤-→②→④-③
下图曲线反映某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推断( )
①价格在P1-P0区间时,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增加
②价格在P1时,该商品可能出现短缺,政府应采取最高限价
③价格在P2时,该商品可能出现短缺,政府应采取最高限价
④需求曲线不变,该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E点将向右下方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
材料一 “家国情怀”是 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 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
材料二 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员、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赵春光,于2020年2月13日给父母写了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我们读到了赵春光关爱父母而又舍家为国的博大胸怀。“惟愿我父我母:衣暖,食饱,寝安,身健。儿在他乡,亦当自顾,父母无以为念…疫事一起,儿自请缨,蹈火而行,生死不念…若儿成仁……青山甚好,处处可埋忠骨,成忠塚,无需马革裹尸运长沙,便留武汉,看这大好城市,如何重整河山”。正是因为有者计许许多多象赵春光这样爱家爱国的凡人英雄,总是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所以,无论中华民族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总能够迎来无限春光,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阐述家国情怀的时代价值。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认识。
(3) 我们能够开心满满地回到校园,是因为有着许许多多的赵春光将黑暗与寒冷驱散,用自已的担当,为我们换得烂漫春光。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学习赵春光、践行家国情怀提出三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人披坚执锐、逆行而战。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国人大常委会及时发布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解读,为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及时有效的法治支撑。全国政协党组召开会议,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围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政协自身特色优势,认真做好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工作,认真收集、及时反映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的意见建议,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政协的智力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我国各地社区普遍实施了封闭式管理、地毯式排查,并通过及时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等方式,有效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链条,筑牢了疫情防控的最基层防线。基于中国应对疫情所采取的快速、高效、有力措施,有外媒直言“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体制优势”。毫无疑问,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发挥制度优势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年前,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评论一《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15年来。“两山”理念从一个小山村走向全国,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色发展,关键是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人们破坏性、盲目性、掠夺性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时,得到的往往是无情的惩罚和报应。只有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把发展的基点放到创新上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实绩。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两山“理论是如何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