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北京为代表的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历经二十余年的宣传,以垃圾分类为城市减负的道理妇孺皆知,对于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类别,人们心里也都有了明确的概念。但跟不能乱闯红灯、不得随地吐痰等文明行动一样,垃圾分类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落地效果不佳,部分市民“说归说,做归做”。
2020年5月1日,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文公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北京生活垃圾管理的法规,条例从“规划与建设”“减量与分类”“收集、运输与处理”“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明确,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二者均实行梯度处罚;餐馆、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混装混运”现象将被处罚。
如何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有人认为提升居民素质更重要,有人认为相关机构加强宣传更重要。结合所学哲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劳动为文明奠基,文明因劳动而兴。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来实现。中央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出了上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必修课”的总动员令。
从内容上看,劳动教育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在参加三类劳动的过程中培养正确劳动观念,弘扬积极劳动精神,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形成良好劳动品质。
从实施方式上看,劳动教育尤其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在出力流汗中成长,给学生提供真正的劳动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特定岗位上经历劳动过程,感受不同劳动的艰辛,思考不同职业岗位上的人是如何通过劳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劳动教育在育人中的价值。
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材料一 在党中央决策部署下,新型基础建设进入了加速推进的快车道。各级政府要加快推进“新基建”,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很足,投资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驾。
注:其中自筹资金主要是指各类企业自己筹集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
(2)根据材料二及上图提供的信息,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社会没有退缩,各国人民勇敢前行,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展现了人间大爱,汇聚起同疫情斗争的磅礴之力。中国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世卫组织的政治支持和资金投入,调动全球资源,打赢疫情阻击战。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积极发展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关系并参与全球治理
②中国主张世界各国基于共同利益加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
③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只要加强团结合作就会快速战胜疫情
④国际组织协调全球资源共同佑护各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4月22日,约有25个省(直辖市)发放了总数超过115亿元的消费券。这种“居民消费,政府或企业买单”的方式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欢迎。下列消费券对经济的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A.发放政府消费券→增强消费意愿→促进生产发展→扩大就业改善民生
B.发放政府消费券→增加财政支出→扩大财政赤字→抑制经济过快增长
C.发放企业消费券→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质量→满足美好生活需要
D.发放企业消费券→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有效供给→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小明在居家学习的小组探究活动中,画了一幅图(见图)向其他同学解释一经济生活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主要是为了说明下列哪一现象
A.价高者得 B.谷贱伤农 C.物以稀为贵 D.薄利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