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时刻,造就伟大精神;危机关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时刻,造就伟大精神;危机关头,凸显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以克时艰。面对疫情,在党和国家统一协调指挥下,全社会广泛参与,一省包一市的制度创新,科学攻关、研制疫苗的科技创新,社区网格化、群防群控的管理创新,凝聚着强大的中国力量。“逆行者”的坚定无畏、志愿者的大爱无私、医护者的奋勇向前,共产党员的冲锋陷阵,普通民众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汇聚成一股同心抗疫的社会合力,是战胜疫情的“法宝”。在这场全国战“疫”过程中,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并凝练为伟大抗疫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精神密码。概括的说,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要义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这一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丰碑,必将跨越时空、永放光芒。

(1)有人说“中国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唯一法宝。”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

(3)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有利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请你就学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三条活动建议。

 

(1)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夺取防控斗争胜利既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还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形成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发展的。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伟大抗疫精神是对红船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 时代价值: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能凝聚中国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3)①邀请抗疫一线的科学家、医护人员、下沉干部等来校开讲座,讲述抗疫一线感人故事。②上好抗疫主题思政课和班会课,讲述中国人民抗疫故事,坚定“四个自信”。③开展抗疫主题征文、板报宣传等活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解析】 本题民族精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材料,从《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组织三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中国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唯一法宝。”这一观点加以评析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可将题中观点风层次:中国精神对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作用,夺取防控斗争胜利除了需要中国精神,还需要什么?然后逐层分析。 第一层次:考生联想中国精神的作用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结合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与试题材料中国人民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为打赢抗疫阻击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第二层次:考生联想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夺取防控斗争胜利既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支撑,还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阐述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过程和时代价值。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阐述“形成过程”,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从“反映”角度看,材料信息:“在这场全国战“疫”过程中,中国精神熠熠生辉,并凝练为伟大抗疫精神,是夺取防控斗争胜利的精神密码。”,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从“历史继承性”角度看,材料信息:“这一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丰碑,必将跨越时空、永放光芒。”,这表明伟大抗疫精神是对红船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中国精神的继承与发展,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 第二步,阐述“时代价值”,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阐述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意义: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能凝聚中国力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就学校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提三条活动建议。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考生考虑自身身份和生活环境可以从开设讲座或利用时政课和班会课或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板报宣传等活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并首次系统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机制。各地因村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建连心桥作用,夯实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础,进一步丰富了党管农村工作的实现形式。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农民内生动力,调动了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构建起党组织领导下群众积极参与,共谋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目前,脱贫攻坚各项指标都符合预期,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我国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的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今年1月份以来,受国内国际形势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简称新基建)。新基建主要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大规模、长期性的投资需求,并催生出不断升级的强大消费市场。

新基建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需要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主要支撑。新基建是技术创新的新载体,有助于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快速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5G网络的低时延、广连接和快速响应等特征在高清视频、智慧城市、车联网、远程医疗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工智能的到来使得各类专用智能芯片、机器翻译产品、无人机等发展迅速;工业互联网以智慧工厂为目标,可以把设备、生产线、工厂、供应商、产品和客户紧密地连接融合起来,帮助制造业拉长产业链,形成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互联互通;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力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基建”如何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查看答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认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新概括和新发展表明(    )

①物质决定意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

②实践决定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完善制度要遵循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要遵循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劳动。美好的未来,离不开年轻一代发扬劳动精神。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

①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能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③劳动精神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尺度

④只有投身实践、奉献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美两国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检测糖尿病并发症的新方法。该方法只需几滴血,即可发现糖尿病人是否出现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肾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实践证明,新检测方法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的诸多弊端,比传统检测方法快速准确得多。据此可知(    )

①科研人员对检测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受具体实践水平限制

②快速精准检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需要推动着科研认识的发展

③糖尿病与心脏病等并发症间的联系是稳定的本质的必然的

④新检测方法处在科研实验与糖尿病人客观病情的交汇点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