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4分)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2分)

 

(1)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毛泽东受到世界的关注。 (2)目的: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团结广大人民。 意义: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3)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解放军队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历史上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作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受到世界的关注,所以他成为这一年周刊的年度人物;1949年3月,当时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作为中共领导人的毛泽东受到世界关注,所以毛泽东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第(2)问,依据材料中“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等信息可以得出此次会面指的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并为此与中共代表毛泽东在重庆进行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赴重庆谈判,通过谈判,中共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赢得了人民信任。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1949年前后,毛泽东在军事上进行的斗争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被消灭;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解放军队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染卢沟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内战烽火·重庆谈判;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战略大决战· 百万雄师过大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2分)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1分)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的一次战役。(1分)

1950年,败退的蒋介石在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曾说,此次战争(指解放战争)的失败实在是国民党自己打到自己了!

(4)你如何看待蒋介石的这一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有学者引用荀子的话说,人能“群”,“群”的原因在于“义”,“群”与“义”落实到具体就是以天下为己任,即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中国人的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请回答。(12分)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忧心鸦片流毒中国,林则徐义无反顾、御敌硝烟。请简述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4分)

(2)1919年5月,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北京学生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引发该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6月初,哪个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成为运动的主力?(4分)

(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涌现了一幕幕抗击日寇的动人场面。在前线台儿庄,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的司令官是谁?(2分)在后方,怀抱振兴名族工业,研制出世界先进的联合制碱工艺,为抗战时期我国民族工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2分)

 

查看答案

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是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的奋斗历程。

材料一:“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

——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把敌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经验”。(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经验。(2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哪些史实是这一经验的体现?(8分)

 

查看答案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近代以来,它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历史事实证明:南京不仅是悲情之城,更是英雄之城。可以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1)南京“受到了外来列强战火的多次侵扰”,请举一例说明。(2分)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请写出近代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至少写出两位英雄人物及其事迹)(4分)

(3)用史实说明为什么“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请回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出现的进步思想有哪些?并分别指出在这些进步思想指导下的重大社会实践活动。(6分)

(2)新民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理,这条“道路”是什么?(2分)

(3)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如何?(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