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改革】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如果说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的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近代改革】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1871年11月-1873年9月,日本赴欧美使节团先后出访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12个欧美国家,亲身体验和耳闻目睹了西方文明。这是使节团从横滨出港时的情景。

——摘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现代改革】

材料四   上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一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中央指导下,在农村逐步推行,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

(3)试比较以上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分)有何意义?

 

(1)措施: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2分) (2)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2分) (3)都为实现国家统一奠定基础。(2分) (4)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放”,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3分)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材料一“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涉及商鞅变法中的土地制度和奖励军功内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其主要措施有:一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二是奖励耕战,包括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两方面的内容。三是普遍推行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治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根据材料二中的“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可以得出隋朝统一的基础是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据材料一中的“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和材料二中的“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可以看出两个改革为中国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4)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集中于三个方面:在经济上,向西方学习,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聘请外国专家,向外国派遣留学生;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放”,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本题考查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判断题。

商鞅变法获得成功,是因为得到了所有贵族的支持。(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最为彻底。下列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 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B. 颁布均田令

C. 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D. 奖励耕战

 

查看答案

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 齐、楚、秦、燕、赵、魏、韩

B. 楚、秦、赵、宋、魏、齐、韩

C. 晋、楚、齐、韩、赵、燕、魏

D. 吴、魏、燕、赵、楚、秦、韩

 

查看答案

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

(3)怀化市在我国战国时期属于图中哪个诸侯国管辖?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越王勾践        D. 吴王阖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