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反...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满分5 manfen5.com

(1)图一反映了三大改造对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试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2)图二是1958年我国某地水稻产量数据柱状图,你相信图二中1958年的粮食产量是真

的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3)从图三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

(4)通过以上材料,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1)1956年(1分)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分) (2)不是(1分)大跃进浮夸风虚报产量。(意思对即可)(1分) (3)1979年后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增长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4)经济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运动的相关知识,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左倾错误的体现,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因此本题的答案是:不是,大跃进浮夸风虚报产量。 (3)本题考查的是在农村改革的相关知识,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在农村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三大改造符合中国国情,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符合中国国情,所以说这让我们认识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应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三大改造;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立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 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请写出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起止时间。

材料二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年元旦评论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到 1957年我国在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复兴之路》

(4)材料中“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以此为开端,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传奇?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展开了和平外交事业,中国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基本原则。第二年,在中印、中缅政府分别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倡导将此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材料一中周恩来提出的“基本原则”,后来通称什么?它的提出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作出

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二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2)据材料二,中国是何时重返联合国的?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

材料三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材料四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公报指出双方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肯定这种“坦率地互相介绍彼此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是有益的”。

——《中国外交史》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开始于哪位美国总统?中美两国于哪一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四   2015年2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确定于今年9月结合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活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互动交流,对于两国拓展合作,增进互信和有效管控分歧有无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4)材料四中,中美元首的会晤对两国将会有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1964年的某一天,《人民日报》以“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蘑菇云突起,举世皆惊!”为题报道了一则新闻。该新闻报道的内容是

A.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B. “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查看答案

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平等

C.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发展

 

查看答案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又分地”的意义是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错误                D.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