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年增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 “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 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

 

(1)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1 分)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改造, 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 分) (2)“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与高速度;中心是“以钢为纲”。(2 分)“一大二公”。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 分) (4)随着 1952 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开始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 1957 年我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 1958 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大跃进”过程中片面讲究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这些都超越了当时历史的发展阶段,造成了 1959~1961 年的三年困难局面。到后来“左”倾思想越来越严重,直至造成“文革”十年内乱,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了多年的弯 路。直到 1978 年底,才真正作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言之有理即可,3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从1953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 (2)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我们可总结出“大跃进”的主要标志是盲目求快与高速度;通过“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我们可判断出大跃进运动的中心是“以钢为纲”,通过“4000户以上,还有1万户的和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我们可总结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通过“1978年”,我们可判断出“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做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开放,因此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 (4)本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1953—1978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事件有: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所以这一时期的基本线索是:随着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从 1953 年开始我国开始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方面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 1957 年我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58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思想。“大跃进”过程中片面讲究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制,这些都超越了当时历史的发展阶段,造成了 1959~1961 年的三年困难局面。到后来“左”倾思想越来越严重,直至造成“文革”十年内乱,使我国经济发展走了多年的弯 路。直到 1978 年底,才真正作出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大事记(如下)

1979年

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0年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强调必须解决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

1982年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经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9年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第一款。

(1)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据材料二,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查看答案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订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