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 远离毒品 真爱生命    B. 家庭和睦  相亲相爱

C. 珍惜土地  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  热爱和平

 

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鸦片危害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因为这段俗语反映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圆明园中尽烈火,太和殿里无君颜。水师已覆巨舰沉,黄海之水腥且咸。春帆楼上条约订,马关之约逆臣签……辛丑条约庚子恨,落日秋风哭宝剑…

材料二:  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度掷黄金。

材料三:  百年求新为图强,挽救危亡看康梁。中山更要建共和,天下无人奉君王。  

(1)材料一中提及了哪些给近代中国带来屈辱的事件(举出四例)?   

(2)材料二中,卅年求富更求强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说明它的地位和性质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海面未收功一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你从他身上学习到了什么精神?   

(4)材料三中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国家危亡分别做了怎样的探索?对比一下,这些探索之间有何相同点(答出一点即可)?   

(5)通过上述史实的学习,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2017·大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2017·衡阳)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的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材料一反映的思想主张,最早在哪一历史事件中得到了实践?该事件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思想观点出现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材料三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什么?   

(3)以上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外来侵略,但先进的中国人始终在不断的探索救国的道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等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积极创办近代工业、建立海军,力图强兵富国。随着中国甲午战败,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他早年的行医实践中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探寻救国的道路。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所说的办了一辈子事主要是指他积极参与的什么事件?你是否同意李鸿章对自己所办之事的评价?请说明理由。   

(2)梁启超等人发起的哪个历史事件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这句话反映了他们的什么要求?   

(3)结合所学回答,孙中山为了医国进行了哪些努力?最终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