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这个改造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避免了大的社会震动;这个改造把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取得了巨大成功。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反映周恩来参加外事活动的两幅图片

图片1  1953年会见印度总理尼赫鲁          图片2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材料四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五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这一理论在香港和澳门获得了成功的实践。

——许士铃《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请回答:

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怎样的创新民族政策?为什么说该政策具有法律性?

材料二评述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的哪一项改造?据材料概括其创新之处。

任选材料三两幅图片之一,说明周恩来总理在外交事务中的创新之举,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材料四中的“它”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符合社会主义原则”的主要依据。

体现材料五中“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的理论是什么?是由谁提出来的?(2分)

 

(1)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专门规定,因此具有法律性。 (2)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创新:用和平方式解决阶级矛盾;把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任意1点即可) (3)图片1: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指导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或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片2: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任答其一即可,创新之举与影响各1分) (4)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据:该制度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5)理论:“一国两制”。提出者:邓小平。 【解析】⑴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专门规定,因此具有法律性。 ⑵ 根据材料二“这个改造用和平方式解决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为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的是和平的赎买手段,是改造中的创举。 ⑶ 根据图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⑷ 根据材料四“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依据是该制度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⑸ 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的理论是198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点睛】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因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专门规定,因此具有法律性。在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的赎买手段,这是改造中的一大创举。在外交层面,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改革开放时期,从安徽小岗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1980年代,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由理论变成现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下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参照年代尺中不同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历史意义的关键词提炼方法,你认为对应于1997年的方框里最适合填写的关键词是 ( )                                                   

A. 祖国统一    B. 新的长征    C. 奔向小康    D. 高举旗帜

 

查看答案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新宪法的颁布

C.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 打破“铁饭碗”

 

查看答案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A. 科教兴国战略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八六三计划”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其主要标志是   ( )

A.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B. 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C. 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 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与开放

 

查看答案

他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被誉为“人民的好干部”。这里的“他”是( )

A. 焦裕禄    B. 邓稼先    C. 雷锋    D. 王进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