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抗争篇:识人类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

【抗争篇:识人类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揭穿谎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1)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必胜信念;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崇高气节;等等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史实的掌握。材料一、二中日本右翼分子分别否认侵占中国领土和日本进行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考生应结合日本在抗日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和对南京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的史实加以驳斥。 (2)本题考查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根据所学知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未撤走的东北军如马占山部纷纷展开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抵抗,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如冯玉祥、蔡廷锴等也挺身而出,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共也派人到东北领导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抗日战争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凝聚力,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的能力。材料四中张自忠将军的抗战家书中写道:“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表达了为国家牺牲到底的无悔信念以及抗日必胜的决心。 (4)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所谓日本“不输掉良知”是指日本要承认侵略罪行,正视历史,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深刻反省战争给各国带来的灾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确保战争悲剧不再重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本39万多人。材料反映抗日战争

A. 发生的背景

B. 胜利的原因

C. 发挥的作用

D. 产生的后果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闭幕词:“我们开了一个很好的大会,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党的领导机关——中央委员会。”据此可知这一大会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查看答案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人民解放战争

D. 抗美援朝战争

 

查看答案

丽丽同学以“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为主题搜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史料。在她搜集的史料中,有两条信息是这样评价某一历史事件的: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余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抗日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        ②以史为鉴,牢记仇恨,走对外扩张之路

③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发展        ④把抗战的正义性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