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其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功、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统治,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变法图强,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属于中国的“维新之路”。C项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A项不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BD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开始向西方学习

 

查看答案

厦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许多特殊荣誉。在近代史上,该地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根据           (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1)根据所学史实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材料二 见下图

(2)从图11中,你能获取哪些重要的有效信息?

材料三 我们谨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及日本皇军总将,兹此接受一九四五年七月廿六日由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国政府及大不列颠政府于波茨坦协定所拟订的四个条款,及后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提出的附款,上述四强下称为同盟国。我们兹此宣布日本皇军总将,所有日本陆军部队以及所有日本辖下地区的武装部队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书》

(3)写出材料三中的“同盟国”在对日战争最后阶段所采取的一项重大军事行动。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对后人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抗争篇:识人类良知】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揭穿谎言】

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战】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1940年5月,张自忠在宜城壮烈牺牲。张自忠牺牲前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家书:“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守住良知】

材料五: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害者越不忘加害于人的责任,受害者才越有可能平复曾经受到的伤害。……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七七事变爆发前,中国民众是怎样抵抗日本侵略的?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什么?

(3)张自忠的抗战家书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4)你认为日本怎样做才不输掉良知?

 

查看答案

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立抗击了100多万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日本230万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牵制在中国。中国战场消耗了日本全部战争开支340亿美元中的120亿,中国军队击毙日本39万多人。材料反映抗日战争

A. 发生的背景

B. 胜利的原因

C. 发挥的作用

D. 产生的后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