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 《汉书》

材料二: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三: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先后几次出始西域?后来西汉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总管这一地区事务?从此,哪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二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名称写出来。

(3)材料三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你知道我们今天所吃的水果中,有哪些是通过这条线路传入的?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2次;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 (2)A处:长安(没有指出是A处不给分,写成西安不给分); E:大秦(或古罗马,没有指出是B处不给分,写成欧洲不给分)。 (3)西汉末年; 蔡伦;葡萄、石榴等(写出1个就给分)。 (4)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现实价值: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或促进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二“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因此A处填写:长安(没有指出是A处不给分,写成西安不给分);E处填写:大秦(或古罗马,没有指出是B处不给分,写成欧洲不给分)。 (3)佛教兴起于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通过“丝绸之路”,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4)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其现实价值是: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或促进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

(2)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这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

(3)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请回答:

(4)材料二反映了历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什么改革内容?

(5)材料二的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请你谈谈你对我国推广普通话意义的认识。

 

查看答案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材料二:“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造成了什么危害?

(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谁提出什么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谁说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知道它的大致意思是什么吗?

(3)谈谈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带给你的启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