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出土了...

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出土了铜镜(  )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二里头遗址    D. 齐家文化遗址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铜器。中国铜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在今天甘肃境内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两面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铜镜。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三: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表明,南方和北方的人口比例为1:3.2,就人才而言,两汉时代的三公九卿,儒林文苑也都集中于北方,南方几乎空白。但到南朝以后,南方人中进士的逐渐增多以至于大大超过北方,文化繁荣也远胜北方。

请回答:(1)《汉书》和《宋书》中所记载的汉朝和南朝时江南的经济情况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2)你认为这种变化同材料三中反映的情况有什么关系吗?为什么?谈谈你对当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公布法律,实行连坐法。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秦朝行政系统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中,除改革土地制度、奖励军功、严明法令之外,还有哪两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

(5)“汉承秦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按时间先后顺序写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朝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这一天,在成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奴隶从事农业生产,多交租锐,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1)若你是材料一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2)若你是人群中的奴隶主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原因是什么

(3)若你是人群中的农民,你对法令看法如何?

(4)你认为上述措施中哪项对后世影响最大?

(5)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全国,由此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总是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请问,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西周和秦朝分别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二 经济篇

(2)早在六七千年前,我国的原始居民就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农作物,你知道是什么吗?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最典型的一例。

探究三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试举一例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 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