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月1日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二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大革命时期,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里的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周围各县农业经济可供部队筹措给养;这里离中心城市较远,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它的建立开辟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图中会师的地点在哪里?长征胜利有何意义?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某校历史兴趣班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收集材料,每人编辑一份手抄报。下面是李珍珍同学编写的手抄报。请你完成她设定的任务。
第一板块:图片展示民族交融
(1)前三幅图片反映了民族融合在哪两个方面的表现?
(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
(3)第四幅图反映的是民族交融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表现 D. 结果
第二板块:文字解析来龙去脉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具有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时期,对后来隋唐建立具有推动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各次民族大融合其实就是各少数民族逐步汉化,成为新的意义上的汉人的过程!而其本身的文化只是在某些方面,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原先的汉文化。民族融合使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这种融合才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的根源。
(4)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快的因素是什么?该时期民族融合有什么特点?它对隋唐建立起了什么作用?
(5)民族融合最深远的意义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温夏凉,宜畜牧。”……歌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汉书》
材料二
宣政院印章
材料三 谨案, 自乾隆五十八年 (1793),钦定章程及大臣奏议均已分载各门。 谨遵照原案,纂成条例,汇为一门,以便检查。
镇抚。 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驻藏大臣每年五六月间奏明,轮流一人前往后藏巡视边界,操阅番兵,所用乌拉人夫,俱自行给与价值,不得扰乱番民,以示体恤。
——引自《卫藏通志》卷12《条例》
(1)材料一中加点部分所描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事件导致的。
(2)依据材料二,说明“宣政院印章”的发现反映了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条清朝时期加强对这一地区管理的史实,并分析清朝时期中央与这一地区联系日益紧密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央与边疆地区关系的认识。
九年级的同学就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目录展开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第四章 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五章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第六章 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第九章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时空观念】
(1)小明查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应贯穿目录中的哪几个章节( )
A. 第一章至第四章
B. 第一章至第六章
C. 第五章至第九章
D. 第二章至第五章
【证据意识】
(2)通过目录查阅资料。请你帮助小明总结一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特点及认识。
【历史解释】
(3)通过目录可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选择其中一个历史概念,从形成时期、特征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三方面进行解释说明。
(2017年山东德州卷)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图片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趋于零 |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
(4)图中会议上确立了怎样的思想路线?材料中所说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是指什么?
九年级(1)班的张老师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组织同学们分小组开展了如下丰富多彩的探究体验活动,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 【重大会议——分析历史意义】 |
(1)一组同学梳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会议,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素材。 |
①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 |
②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
③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④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请你根据以上会议素材,分别写出这些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活动二 【图片展览——领悟长征精神】 |
(2)二组同学举办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为主题的图片展。请将他们搜集的图片进行辨别(只填序号),并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
图中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长征精神: |
|
活动三 【周年纪念——感受革命艰辛】 |
(3)三组同学进行的是以“难忘1927——革命挫折与星星之火”为主题的周年大事纪念活动。能够与“革命挫折”“星星之火”对应的发生在1927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有哪些? |
|
|
|
活动四 【道路创新——亲近革命伟人】 |
(4)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选择的正确道路是什么?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带领中国人民走了一条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