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解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1896年的《变法通议·论女学》中说到:“(现在有人说)欲强国必由女学(女子教育),人多疑(怀疑)之。”“(受西方列强震撼)而思效(学习)其长者,则惟是船舶之雄也,枪炮之利也,铁路之速也……”(而这些都是妇女不能做的)。“故谋国者曰:教妇人非所急也,而不知西人之强在此(女子教育)。”
请回答:文中学习西方列强“枪炮”“铁路”等是指什么运动?梁启超要求发展女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与康有为等发起了什么运动?
近代以来,独立、民主和富强一直是中国人民不懈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
(1)面对中华民族的危难,孙中山和毛泽东先后领导了中国民主革命。读材料后回答: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 材料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 |
材料一主张的“政治革命”表现为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书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强大的凝聚力。为此有同学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复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本提示,完成这一探究任务。
(1)下列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华民族追求复兴的历程,阅读后回答:
材料一:近代谋时期的国歌
材料二:某运动纪念章
材料三: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局部)
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权的国歌?材料二纪念的是什么运动?材料一和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中,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复兴的共同任务是什么?
(2)上述探究过程使用了哪些类型的材料?请以其中一种类型为例,谈谈这类材料在历史探究中的作用?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
请回答: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简述“百日维新”在教育方面的措施。
(2)严复在《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1906年)中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请回答:“此事”指什么?与此同时,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3)《北京政府教育部法令(1920年)》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
请回答:在新文化运动中,谁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对此,陈独秀提出什么主张?结合“法令”内容,指出这些做法对近代教育的作用。
(4)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五千年奋斗结晶的中华传统文化,正滋养着我们.据要求回答问题。
(1)社会大变革一定是思想大发展时代。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要思想与“百家争鸣”中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2)近代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剧烈变革的阵痛,汪荣组认为,康有为和章炳麟是突破传统思想束缚的先锋.阅读下列摘自《康章合论》的材料:
甲:1878年,康有为在求学时,“息思苍生国苦,则同然而哭.”1879年,他又说:“既念民生艰难,天与我聪明才力拯救之,乃哀物悼世,以经营天下为志.”乙:章炳麟希望即使国亡,国魂可以不亡,终可复国.欲令国魂不亡,唯有掌握国性,坚持文化认同.…主张读经与其提倡国学,都是出之于保持中国文化特性的动机,而文化特性有关于一个国家民族的存亡。
请回答:①甲反映了康有为怎样的志向?写出它的主要政治活动。
②概括材料中章炳麟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对这一主张持何种态度?写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有学者认为,社会繁荣后,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也逐渐理智。写出我国决定开始改革开放的会议名称,列举此后我国在理论和祖国统一方面的重大成就各一例。
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开始于(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