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这一设计告诉我们,...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是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的。这一设计告诉我们,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人。下列重大事件中,提倡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的是 (   )

A. 文艺复兴    B. 启蒙运动    C. 宪章运动    D. 新航路开辟

 

A 【解析】依据题意“世博会的核心理念永远都是人”,结合课本所学,14世纪新兴资产阶级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生活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以此为武器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A符合题意;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主义,B不合题意;宪章运动的主要目的取得无产阶级的政治权力——普选权,C不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D不和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诗

材料二: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中央和郡县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并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李白的诗盛赞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建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4)盛极一时的大秦如昙花一现,你认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买卖。”      

                                             ――引自《汉书》

材料二   “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            

                                ——引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对商鞅变法各持何种态度?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根据材料三,谈谈商鞅变法有哪些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微直至瓦解,群雄割据,战乱频繁,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提出了各种政治主张及治国方略,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列举“世界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中,中国的孔子列第五位,蔡伦列第七位,秦始皇列第十七位,老子列第七十三位;隋文帝列第八十五位,毛泽东列第八十九位,孟子列第九十二位;

请回答:

(1)春秋时期形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哪部著作后来成为道家的经典?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后来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中?

(3)除儒家与道家外,主张“兼爱”、“非攻”是哪家学派的观点?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是哪家学派的观点?

 

查看答案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去探寻。材料一:某远古人类信息: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它们的出现,是一次农业生产工具和动力的革命。

材料三:商朝前期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亳,统治才稳定下来。此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远古人类是什么人?他们在生产活动中主要使用了什么劳动工具?

(2)材料二中“它们的出现”具体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4)你发现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查看答案

下列不属于大泽乡起义的史实是 (     )

A. 发生在公元前209    B. 领导人是陈胜吴广

C. 起义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