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改变中国落...

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1)分别指出上述四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主张。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2)上述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什么特点?

(3)在近代化探索中,涌现出了大批仁人志士,请你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位介绍他的主要事迹。说一说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由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深入,全面展开。 (3)孙中山等任选一个。事迹略。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了民族的进步事业和国家的富强勇于进取,奋斗不息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图一“江南制造总局”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因此,图片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主张分别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根据图二“公车上书”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为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发动在北京应试的“举人”进行了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图片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主张分别是,戊戌变法、变法图强;根据图三“《民报》”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图片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主张分别是,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根据图四“《新青年》”结合所学知识,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因此,图片四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主张分别是,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是:都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依据图片及上述分析可知,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的特点是:由学习西方的经济,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层层深入,全面展开。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近代化探索中,涌现出了大批仁人志士,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例如:孙中山等任选一个。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为了民族的进步事业和国家的富强勇于进取,奋斗不息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仔细观察下面四个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什么条约?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前三图看近代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的趋势如何?出现这种趋势的内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3)对材料二中所说的“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至少列出两个)

(4)图四是哪年签订的?有何意义?

(5)针对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查看答案

“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下图所述的这次战役的指挥者是    (  )

A. 彭德怀、贺龙

B. 陈毅、粟裕

C. 刘少奇、邓小平

D. 刘伯承、邓小平

 

查看答案

到下列图片所在的纪念馆,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 洋务运动的艰辛    B. 红军长征的历程

C. 日军侵华的暴行    D. 渡江战役的过程

 

查看答案

西安,这个写满沧桑与辉煌的城市,在20世纪30年代一段不平凡的日子里,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你认为当时西安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发生了 (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