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向我国归还了475具志愿军烈士遗骸,让我们又想起六十多年前,那场令人难忘的战争,当时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司令员是( )
A. 彭德怀 B. 林彪 C. 刘伯承 D. 朱德
李晓明同学搜集到下面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面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毛泽东和周恩来致函在上海的宋庆龄:“______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经艰辛…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材料中“______”处应为(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二: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三: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农业 | 52.8 | 43.5 | 4.5 |
轻工业 | 29.6 | 29.2 | 12.8 |
重工业 | 17.6 | 27.3 | 25.4 |
材料二: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 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 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文革”时期安徽凤阳一段花鼓词唱道:“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县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最高年份增长了99%。老百姓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3)材料三中两段唱词反映凤阳农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