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崆峒五原亦无事,北庭数有关中使。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唐•杜甫《近闻》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
(1)说出与材料一中两首诗词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它们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如果从经济方面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实力对峙,契丹之辽、女真之金和党项之西夏,原来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撑,其政权形式和生活方式的游牧特征很强。经过向汉人学习耕作技术和水利技术,特别是经过各种改革,其经济形态进入大发展的上升期,生机很旺。
(2)据材料二,归纳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议和的原因。
材料三: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勾结沙俄,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板乱,乾隆帝派兵平息。接着,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3)据材料三,分析噶尔丹的分裂阴谋不能得還的主要原因。并概括清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特点。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 人口数 |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 1900万人 |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 4141万人 |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 4531万人 |
760年(唐肃宗上元开年) | 1690万人 |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人口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帝(宋真宗)以江准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歉收),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种,择民田高仰者莳(移植)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
——《宋史•食货志》
(2)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政府重视农业的措施。
材料三:清代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节选自杜家骥《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
(3)据材料三,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之制举)有秀才、明经、进士。……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的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全国各地士子群集中央会试,对于传播国家意识,交换地方情感,熔铸一体更为有力。
——钱穆《国史大纲》
(1)材料一中的“制举”指的是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制度的优点。
材料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库(管库),悉隶三司。
——(元)脱脱等《宋史》
(2)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特点。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明清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戏剧。这一变化适应了
A. 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 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
读下列两幅图,清朝“闭关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B. 排斥西方一切事物
C.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 断绝对外一切贸易
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对西藏地方的政治、军事、宗教、吏治币制、边务、赋税、贸易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这说明
A. 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清朝开始了对西藏的管理
C. 清朝扩大了西藏地方的自治权
D. 清朝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