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B. 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 革命党人实力壮大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广西起义 B. 武昌起义 C. 浙皖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华,他 ( )
①创办《中外纪闻》 ②成立兴中会 ③成立中国同盟会
④发起“公车上书” ⑤提出“三民主义”
A. ②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陈天华一生救亡图存、忧国忧民、宣传革命,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宣传家。他所著的哪部著作促进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
A. 《猛回头》 B.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C. 《革命军》 D. 《时务报》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
A. 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东沿海起义
B. 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D. 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观察下列知识框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A处亚非文明在政治上都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它们在经济上呈现什么特点?
(2)B处的民主政治有什么局限性?
(3)观察第二幅知识框架图,根据“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模式来分别回答C、D、E所表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