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以武力压迫革命派,并命其党羽联名通电,宣称“若以少数意见采用共和政体,必誓死抵抗”。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拥护共和,就可以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1912年2月12日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致电临时政府,宣布“共和为最良国体”。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但附以南京为首都、总统在南京就职、遵守约法三个条件,力图以此制约袁世凯。3月10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 ,孙中山正式卸去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后,临时参议院议决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材料二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1)材料一表明了怎样的历史信息?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规定国家的政治体制是按照什么原则构建的?
(题文)为了更好地学习辛亥革命,小明通过以下不同的途径去了解这一段历史,请你结合这些途径,进行下列问题的探究。
材料一 1911年,在他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材料二 某剧组拍摄的电影《孙中山》展现了孙中山波澜壮阔的一生,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
材料三 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二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1)材料一讲话中的“他”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面对国家危亡,孙中山毅然弃医从政,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
(3)根据材料三,写出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问题“指什么问题。这在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兵(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宣言旨在( )
A. 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 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 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D. 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题文)为了换取日本对自己当皇帝的支持,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某条约的大部分内容,该条约( )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二十一条”
护国运动中,梁启超、蔡锷等人的反袁斗争与孙中山的反袁斗争在客观上形成了同盟,主要是因为( )
A. 双方的矛盾日趋解除 B. 双方的政治观点已趋于一致
C. 双方已结成同盟 D. 袁世凯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孙中山在《第二次讨袁宣言》中称:“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益愈奋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辛亥革命
B. 二次革命
C. 护国战争
D. 黄花岗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