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火的使用 C. 建造房屋 D. 使用陶器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 会不会使用工具 B. 会不会直立行走
C. 会不会制造工具 D. 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完全与“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水稻”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大事年表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面的“孙中山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孙中山的大事年表 |
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 |
1893年,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 |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 |
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 |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 |
1912年3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3年,发动了二次革命 |
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 |
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 |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
(1)根据大事年表,归纳孙中山一生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2)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孙中山又领导了哪些革命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人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誓与民国同生死,誓与四万万同胞共生死,拥护共和,反对帝制”。
材料二 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
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注:指1926年前)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
(1)材料一中蔡锷等人组织讨袁护国军的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为什么孙中山认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未有享有共和之福”?他把共和的敌人指向了谁?
(3)材料三内容说民国初期若干年是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主要历史依据是什么?
(题文)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胜利,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又有说欧米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若单说立宪,此时全国的大权都落在人家手里,我们要立宪,也是要从人家手里夺来。与其能夺来成立宪国,又何必不夺来成共和国呢?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我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的与以往不同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际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