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七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

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作为装饰品。因此选项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中人物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

请回答:

(1)图中人物是谁?据材料指出该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题文)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治制度也应随之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和创新成为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1)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实行初期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上述制度在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3)在各国的变法中,变法最彻底、收效最大的是哪场变法?该变法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原文大意:不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所以成都平原没有荒年,人们也没有挨饿,天下人把它称为“天府之国”)

材料二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石犀》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

(2)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有什么作用?

(3)材料二中“伯禹”是谁?为什么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查看答案

禹死后,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他的儿子启,从而启建立了夏朝。这种说法对吗?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战国时出现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