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1)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商鞅。反映商鞅要变法改革的思想。影响: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他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中原霸主。 (2)依据材料信息“卫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所以,材料二中的“卫鞅”指的是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不必效法古代。“不一道”和“不法古”反映了商鞅不墨守成规,敢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的启示是: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实力,提升国家的地位;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终究会取得胜利;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改革路上要敢于啃“硬骨头”,同各种阻碍改革的既得利益作斗争;要不断创新制度,制订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连线题

朝代       建立时间           都城         重大事件       亡国之君

夏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盘庚迁殷         桀

商         公元前1600年       阳城        开创世袭制      周幽王

西周       公元前2070年        亳         国人暴动         纣

 

查看答案

“512” 汶川大地震使无数建筑垮塌,但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它是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三星堆”青铜文化遗址

 

查看答案

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  )

A. 当兵立军功 B. 不隐瞒犯法行为

C. 合理经商致富 D. 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查看答案

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 秦、楚、齐、燕

B. 齐、楚、秦、燕

C. 燕、齐、秦、楚

D. 燕、齐、楚、秦

 

查看答案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 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