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在主权进一步丧失,土地被强制割占,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领导农民起义军奋起反抗与斗争的农民领袖是( )
A. 杨秀清 B. 李秀成 C. 洪秀全 D. 萧朝贵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内容能让人联想起中国近代哪个屈辱条约(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近代史上中华文物遭受了大肆掠夺和破坏,与此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B. 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
C. 中外签订《辛丑条约》 D. 俄国侵占大片中国领土
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
A. 戚继光抗倭 B. 虎门销烟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南京大屠杀
在西方列强的坚船炮利下,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徐徐拉开,这一开始的标志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
材料一:是时天予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蓦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摘编自相关考古发掘报道
材料四: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材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据材料四判断,材料一和材料二哪则材料更可信?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史料以探求历史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