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方法一学会看历史地图并制作完成年代尺
(1)判断以上三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空白处。
方法二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诛,杀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洗)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2)结合材料和所学,模仿示例,任选一则史料进行分析。
方法三辨析观点,并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
(3)八年级同学在课上讨论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你认为他们最有可能讨论的是谁?这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正确吗?结合所学,阐述理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纵坐标表示时间。
材料二 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政府统治者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并且认为“不剪发不算革命”“也不算时髦”,因此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礼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
(1)19世纪末,江苏南通出现了一位状元实业家,他是谁?请举出他创办的一个企业。
(2)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大发展,请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分析其原因。
(3)造成1937—1949年民族工业持续下滑的原因有哪些?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结合上述分析,你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当时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 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 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任用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用国民教育、实 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取代前清学部提出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 实的教育方针,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 改称校长;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国国民的宗旨”,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一律禁用; "小学废止读经等。
——白寿彝《中国通史・近代后编(下)》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进步意义。
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 林则徐 B. 张謇
C. 张之洞 D. 詹天佑
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有( )
①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
②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③废止了旧的交通方式
④便利了外国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创作《奔马图》来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是
A. 冼星海 B. 聂耳 C. 徐悲鸿 D. 侯德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