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城市,“不是从过去历史中现成地继承下来的,而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这说明
A. 农奴是中古西欧城市最初居民的来源之一
B. 中古西欧城市由古代工商业城市演变而来
C. 中古西欧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
D. 农奴推翻了西欧封建主的统治
它是全希腊的学校,是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它是奥林匹克的故乡,奥运圣火在那里点燃。这里的“它”是指
A. 斯巴达
B. 雅典
C. 埃及
D. 罗马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铸就了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这些伟大的精神既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为中国革命播撒了燎原火种.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
创举(或事件) | 意义 |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①________ | 改变了军队,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
井冈山道路 | 开创了②________的革命新道路 |
材料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诗歌长征”纪念活动。品读毛泽东的《长征》,帮助他们完成纪念活动。
(2)根据诗歌列举三例遵义会议后红军在长征中的壮举。并概括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材料三: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从面对外来侵略,国难当头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一致抗日中体会到;从掩埋了牺牲战友,擦干脸上的泪水勇往直前的战斗中体会到;从面对日寇的疯狂杀戮、血战到底的气势中体会到。
(3)1938年在正面战场和1940年敌后战场,中华儿女一致抗日,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各是什么?根据材料总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北京“六三”大逮捕消息传到上海后,经上海学联的联络,实现了商店罢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的“三罢”斗争,……罢工斗争不断扩大……进入最高潮,以致上海市外市内、海上陆上、交通和电话通讯等均告断绝。与此同时,全国30多个城市,也卷入到斗争中来,五四爱国运动已成燎原之势。……在这种种巨大压力下,北京政府开始动摇,终于恐慌……五四运动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五四”胜利以后,反帝斗争与反军阀斗争结合在一起,一浪接着一浪,表明全国反帝爱国运动在继续发展。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进步社团也在各地大量涌现。……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出现了一个介绍和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
——摘编自王桧林、郭大钧主编《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哪一斗争目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的爆发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9年6月5日起,“五四运动”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五四运动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和民用工业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这场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社会不断往下“沉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对此,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历史事件是什么?请指出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
(4)综合上述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淡谈国共合作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