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贵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

                                              ——《洛阳伽蓝记》卷二

请回答:(1)材料一涉及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魏主”是指哪个民族的哪位皇帝?

(2)结合课本回答,除了材料一中涉及的“改拓跋姓为元姓”的措施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列出三点即可)

(3)当时的都城在哪里?这次改革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你从这位改革的领导者身上学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

 

(1)孝文帝改革;鲜卑族的孝文帝。 (2)学汉语、着汉服、用汉律、同汉族联姻等。 (3)洛阳、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4)善于学习、创新进取。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一涉及的历史事件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魏主”是鲜卑族的孝文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还包括: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律、同汉族联姻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改革时期将都城迁到了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学习北魏孝文帝善于学习、创新进取的精神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七年级同学以“思辨传承”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名家解读)

材料一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子那里我读到一暖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思辨论坛)

材料二 孔子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他,几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战国是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生活之窗) 

(5)“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查看答案

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 长安 B. 洛阳 C. 应天 D. 燕京

 

查看答案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A. 《缀术》    B. 《水经注》    C. 《黄帝内经》    D. 《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一言论出自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孟子》    D. 《孙子兵法》

 

查看答案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 回族    B. 匈奴

C. 蒙古    D. 女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