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凝聚血缘、合家团圆”的寓意,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这一寓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
B. 伯益建立夏朝
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2013年4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因旅游推广工作的深入开展和优质的接待服务,荣获长三角“主题体验之旅”示范点。下列各项中最可能成为“主题体验”的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 粟
D. 黄瓜
在《华夏祖先》的拍摄现场,扮演“北京人”的演员正在分配兽肉,他使用的工具应该是
A. 镰刀
B. 打制石器
C. 磨制石器
D. 青铜刀
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思想学术蓬勃发展,各家各派的思想甚至影响着国家统治者的治国方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拱:围绕)之。”
——《论语·为政》
材料二:“(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居五年,秦人富强。 ”
——《史记》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天子的马车找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四:一臣子向汉武帝建议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言论?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法”指哪一变法?此变法是在谁的支持下实行的?此变法内容受到哪一思想学派的影响?
(3)材料二的新法中的哪一措施改变了当时的土地性质?此变法最终取得哪些成效?
(4)面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当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该政策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取得了怎样的治国效果?
(5)材料四中的“臣”指的是谁?他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所说的君主“独制”指的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指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二“寡人”自称什么?其拥有怎样的权力?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首创哪一制度?此制度对我国后世地方行政管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他在地方上和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汉武帝建立了什么制度?
(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