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联盟结合在一起,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为( )
A. 满族 B. 蒙古族 C. 华夏族 D. 藏族
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主要生活在( )
A. 淮河流域 B. 长江流域 C. 黄河流域 D. 珠江流域
(2015·贵州黔西南)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云南省 D.浙江省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也深刻影响王朝的兴衰,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收额),则民不移(迁移)……无夺民时(不要侵占生产的时间),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改革内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改革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哪次改革?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实现了“家给人足”?改革中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这次改革对该国历史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诏令规定了他的哪项改革措施?诏令中提出进行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请结合以上改革,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 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 “上(汉文帝)常衣绨(dì)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陛下命令诸侯王推广恩德,把土地分给儿子们,陛下再封他们的儿子为侯。这些人得到土地,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用这种办法,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
——《白话史记》
材料四 2000 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处于怎样的境况?为改变这种境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二的史料记载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治国措施。这两位皇帝统治时期,西汉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
(3)材料三的“陛下”用的“这种办法”是什么?此“办法”有何妙处?
(4)材料四中的古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出发的?从材料看,丝路精神的核心是 什么?围绕丝路精神的核心并结合所学史实,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现实意义的认识。
(5)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了哪些启示?
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该“书”指
A. 《缀术》
B. 《水经注》
C. 《论衡》
D. 《齐民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