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3班在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素材,由此推测他们探究的共同主题是
A. 国家的侵略与扩张 B. 民族间友好交往
C.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D. 中世纪国家交往
伯里克利扩大公民权利,为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参政议政机会的措施是
A. 主席团轮流执政 B. 召开公民大会
C. 创立陶片放逐法 D. 建立津贴制度
由下图可以实证四大文明古国
A. 产生于大河流域 B. 最先进入奴隶社会
C. 政治制度最先进 D. 是世界最早的国家
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和19世纪的历史舞台上,一直保持世界头等强国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秀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不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作者极力宣扬一种什么精神?他受到欧洲哪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2)材料二中,给英王套上的“紧箍咒”是指什么?英国从此创立了何种新的政治制度?
(3)材料三中,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一副“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对此,你如何理解?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19世纪下半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材料二: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
——摘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败于日本的中国,竟然很快以敌国为师,许多人留学日本,翻译日书,走上了学习日本、变法图强的道路。历史进入了以变革政治制度为主流的新时期,并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
——选自虞平和、谢放的《中国近代通史·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材料一中,给大清国带来了些许新的气象的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日本是通过什么改革摆脱“巨大生存危机”的?这次改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弃旧图新”的措施?
(3)材料三中,中国是在哪次战争中“败于日本”的?之后进行了什么改革?
(4)材料二、三中,中日两国同样面临内忧外患的命运,同样有锐意改革的年轻统治者,同样有革故鼎新的作为,为什么日本成功了,而中国失败了呢?
2018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25周年纪念日。回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毛泽东曾多次在危机时刻,力挽狂澜,使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浏阳县主持会议,讨论秋收起义失败后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问题,经过一夜的讨论,毛泽东终于说服了大家,决定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以保存实力,再图发展。
——李捷《毛泽东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历史任务的实现》
材料二: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新的中央的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作出进逼贵阳的姿态,不仅取得了遵义战役歼敌20个团的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而且竟蒋介石调动滇军援黔,红军却乘虚直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材料一中,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转向农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初的“落脚点”选在哪里?
(2)毛泽东的这一决策对于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中的“会议”是指什么会议?这次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
(4)从毛泽东充满智慧的革命实践中,你得到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