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居于“宫室”的原始聚落。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能够居于“宫室,以待风雨”,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环境,人们进去躲避风雨。
(1)根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房屋有哪些结构?
(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三:清明节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盛事。2014年(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黄陵县桥山黄帝陵祭祀广场隆重举行……4月3日电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马英九今天主持2014年遥祭黄帝陵典礼,凸显慎终追远、饮水思源寓意。这是马英九任内第4度主祭。
——摘自人民网
(1)材料一中的华夏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前身?
(2)材料二“轩辕”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二指出他的贡献有哪些?
(3)材料二、三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黄帝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