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大总统誓词...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大总统誓词      ②武昌起义军胸章    ③《民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小明在研究辛亥革命历史时搜集到的几张图片。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________。

材料二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2)孙中山对材料二的内容作了怎样的阐发?这一纲领的制定有何意义?

材料三 

(3)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材料四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五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4)对于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四和材料五的看法有何不同?对此,你有何认识?

 

 

(1)③②①。 (2)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材料四的看法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材料五的看法是: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认识:一方面,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革命的影响在城市和乡村并不均衡;另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有个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大总统誓词应是1912年1月1日年,中华民国成立时;②武昌起义军胸章出现在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中;③《民报》创刊时间是1905年11月。按照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③②①。 (2)依据材料二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报》创刊词中,孙中山将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3)据材料三的“辛亥革命、清帝退位、第一次国务会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信息,可以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依据材料四的“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提高了国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依据材料五“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是: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尤其在当时的农村,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革命的影响在城市和乡村并不均衡;另一方面,民主共和观念要深入人心需要有个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只是一个开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奥巴马在竞选美国总统获胜演说词中说道:安·尼克松·库伯已经106岁高龄了。她出生的年代,正是黑人奴隶制度解除之后,……当整个美国大陆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的绝望之中时,她见证了一个国家战胜自身恐惧,重新崛起,…当日本的炸弹投向我们的港口,暴政威胁着这个世界时,她见证了一个崛起的民族,民主重获新生。演说词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A. 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

B. 美国南北战争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C. 美国独立战争经济危机工业革命珍珠港事件

D. 美国南北战争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珍珠港事件

 

查看答案

有些漫画往往是生动的历史。下图是1942年的一幅战争宣传漫画,题名为《绞死希特勒》。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对法西斯政策的调整

B. 表明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

C. 说明了法西斯成为世界公敌

D. 证实了德国法西斯已经投降

 

查看答案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任何办法,为自己利益起见,欲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 《辛丑条约》

B. 《凡尔赛和约》

C. 《九国公约》

D. 《波茨坦公告》

 

查看答案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说:“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于工业与否,然寻其源头,未尝不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这段话体现了大久保利通主张

①民富则国强

②政府扶持经济发展

③以工业立国

④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某位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评价:“……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 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 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

D. 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