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国共两党有合作也有分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

历史上,国共两党有合作也有分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

——192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外侮日深,国家益趋危殆……国民今日皆已深切感觉存则俱存,亡则俱亡之意义……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应计较过去之一切,……必集中整个民族力量,自卫自助,以抵暴敌,挽救危亡。

 

——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

材料三:1946年6月内战爆发时,国民党军队总兵力约为430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约127万人;经过一年多战斗,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国民党军队减少到373万人。

      图1转战陕北                              图2千里跃进大别山

(1)材料一表明当时国共两党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开展了哪一重大革命活动?

(2)根据材料二回答: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的图文资料,简要分析中共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答你有什么感悟?

 

 

(1)反帝反封建;(或: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北伐战争。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初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如转战陕北;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及时作出战略反攻的伟大决策。 (4)①合则两利,分则两伤;②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③团结就是力量;④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任选两个角度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此全国人民所为疾首蹙额,而有识者所以彷徨日夜,急欲为全国人民求一生路者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或:对内打倒军阀,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民族独立,把中国统一成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共两党发动了北伐战争。 (2)依据材料二“1937年9月,蒋介石对中共宣言的谈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到了“存亡危急之秋”指的是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最后能够“挽救危亡”的原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国民党军队强大,共产党军队弱小,中共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军事上制定了一系列正确作战方针,初期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变化,及时作出战略反攻的伟大决策。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什么?为实现革命目标,他在1912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为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

(2)辛亥革命失败后,哪些社会现状促使陈独秀主张进行思想文化革命?为此,他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图1、图别反映了哪一历史信息?说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查看答案

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的共同点是

①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努力

②都初步实现了国共合作

③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④都有利于中华民族团结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百年的奋斗历程深刻地证明社会变革能否成功的基础是

A. 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B. 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撑

C. 正确革命纲领的指引

D. 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的领导

 

查看答案

如图,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是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下列文献在我国历史上具有宪法性质的是

①《联合国家宣言》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