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是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同时,将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排出,确保内江通畅。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统。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有分支河渠520多条,渠道总长1100多千米,可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它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而且由于水流平稳,方便了航行,使岷山出产的梓、柏、大竹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川蜀平原。

——摘录义务教育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二,归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

 

(1)李冰 (2)鱼嘴是分流(分水、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飞沙堰是泄洪、排沙(石)。宝瓶口控制水量。 (3)灌溉、防洪、水运。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2)根据材料一“鱼嘴是在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形似大鱼卧于江中,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飞沙堰是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同时,将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排出,确保内江通畅。宝瓶口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的信息可知,鱼嘴是分流(分水、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飞沙堰是泄洪、排沙(石)。宝瓶口控制水量。 (3)根据材料二“以灌溉300多万亩农田。它不仅解除了岷江泛滥之灾,而且由于水流平稳,方便了航行,使岷山出产的梓、柏、大竹等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出川蜀平原”的信息可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是灌溉、防洪、水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2)我国农耕时代重要遗址的分布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下边《三国鼎立形势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决定性战役发生地点:赤壁

B.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达的地方:夷洲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百家争鸣是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激烈而深刻的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各种思潮、学派互相交锋、激荡,为中国历史呈现了一幅群星灿烂的画面。

所谓百家争鸣,包含两种社会现象。一种带有较强的学术性——某个学派独立地阐述自己的学说思想,与别的学派进行辩论。另一种带有较强的政治性——游士们向各国诸侯游说,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

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必须用自己的学说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必须在辩论中说服诸侯及其大臣。因而各学派的臣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百家争鸣只在当时的政治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2)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3)百家争鸣主要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之间的争辩。

(4)百家争鸣中多数学派都是空谈理论,无法用于实践操作。

(5)百家争鸣时期环境开放,游士们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A. 禹传启“家天下”——商汤灭夏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C. 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    D. 八王之乱——西晋衰亡

 

查看答案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 祖冲之精算圆周率的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B. 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

C.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雕塑精品    D.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