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下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从容赴死的图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贵族
C. 慈禧太后、袁世凯
D.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
清朝乾隆皇帝给英国国五的信函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
A. 禁止对外贸易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禁海政策 D. 重本抑末政策
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 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C. 孔子——《论语》——“仁”,“为政以德”
D.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朝代、历史时期兴替呈现正确的是( )
①夏→商
②西周→东周
③战国→春秋
④商→东周
⑤商→西周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大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中历史
图1春秋形势图 图2战国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奉命分别联络大月氏和乌孙以夹击匈奴,其中第一次历时13年,同行者一百余人,仅数人返回长安。第二次出使时,有持节副使和随行人员三百余人,携带牛羊以万数,副使们分别到达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等国。虽然联合共击匈奴的目的没有达到,但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传播了汉朝的情况,获得了大量西域资料,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从而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史称“张骞凿空”。此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材料三:
图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示意图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也有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采取的主动政策,比如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各族人民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尊重妇女的意识、夷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
——《中国古代史(上册)》朱绍侯等主编
(1)比较材料一中图1和图2形势图,指出图中诸侯国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变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张骞通西域称之为“凿空”。张骞“凿空”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3)依据材料三地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情形。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实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请谈谈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