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

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华民族在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中国的先进人士将目光转向西方,向他们学习,开始了近代化的艰辛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四:20世纪初,在文化领域里,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是李鸿章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

(3)材料三所说的“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史学界对这一“革命”的评价既有成功论,也有失败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4)材料四中的“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指的是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的两面旗帜分别是什么?

 

(1)洋务运动 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2)戊戌变法 (3)三民主义 成功: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失败: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期,以梁启超、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掀起了戊戌变法。 (3)材料三的内容反映的是辛亥革命,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根据材料四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期,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封建思想文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掀起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族”和“科学”两面大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新文化运动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

 

查看答案

一些西方历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于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 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 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 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 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查看答案

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挺进大别山    B. 渡江战役

C. 淮海战役    D. 转战陕北

 

查看答案

“武汉会战震宇寰,百万雄师战犹酣。长江两岸同抗击,中部四省共围歼。四个半月我威振,二十五万日军完。战略相持已见晓,基础奠定坚如磐。”该诗反映了武汉会战

①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②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③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

④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占据了主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役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事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D.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