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在中国古代史有充分的体现。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分别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影响两处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二:自古以来,人类通常是逐水草而居,时至今日,大量人口集居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

(2)材料二中在远古时期采用疏导方式成功治水的英雄人物是谁?战国时期和谐利用水资源的典范工程是什么?这一工程又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材料三:“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孟子·梁惠王上》

(3)材料三中孟子的思想已经渗透了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在政治方面,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四:

(4)结合材料四,指出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1)决定性因素:地理气候因素 (2)人物:禹 工程:都江堰 人物:李冰 (3)核心思想:仁政 (4)具体因素:铁农具或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房屋。造成他们居住房屋结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地理气候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舜时期,洪水泛滥,禹不畏艰险,一心为民治水。他采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把汹涌的洪水引入大海,从此百姓安居乐业;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3)由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净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可知,材料体现了孟子对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施仁政于民”,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 (4)材料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图一是《铁制农具图》,图二是《牛耕图》,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历史大变革时期,是因为(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百家争鸣    D. 新旧制度更替

 

查看答案

这些信息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查看答案

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 项羽势力强大,一味依赖武力

C. 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D. 项羽在巨鹿兵败自刎

 

查看答案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 刘邦、项羽起义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陈胜、吴广起义

 

查看答案

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