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威名赫赫的秦朝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灭亡了。它发生在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威名赫赫的秦朝在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灭亡了。它发生在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2世纪末

C. 公元前3世纪初

D. 公元前3世纪末

 

D 【解析】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101年至公元前200年为公元前2世纪,故A不符合题意。公元前101年至公元前200年为公元前2世纪,故B不符合题意。在公元前里,数字越大离我们越远 越小离我们越近,故C不符合题意。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这一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末,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成语典故反映我国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A. 唇亡齿寒

B. 卧薪尝胆

C. 退避三舍

D. 朝秦暮楚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1)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是谁?根据材料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查看答案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3)结合图二和所学回答,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读图三,D处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说出该战争名称。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概括说出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下图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2)阅读材料一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鲜卑姓改为汉姓

(3)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4)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

圆周率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北魏

《齐民要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材料二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如下图)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