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是“腾飞的巨龙”,今天的德国是“松绑的巨人”,今天的法国正重拾“光荣与梦想”,而俄罗斯也期盼“重振大国雄风”。一学者据此作专题讲座,他的主题应该是( )
A.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明显的不同点是( )
A.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B. 社会的需要
C.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
A. 斯大林执政时期 B.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C. 戈尔巴乔执政时期 D. 普京执政时期
1936年,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从苏联失望而归。他说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这句话揭示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出现严重危机
B. 新经济政策的负面影响
C.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误
卜老师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一张看不见的铁幕阻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个时期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其实只是“半球化”。可以支持卜老师观点的是
A. 东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 B.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 全球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欧洲的事由欧洲人自己来”、“用一个声音说话”,使“美国打个喷嚏,欧洲就得感冒”的现象大为改观。能直接反映欧洲这个历史性变化的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B. 欧洲共同体成立
C. 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 美苏争霸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