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地区是被英国逐步蚕食的,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地区是被英国逐步蚕食的,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虎门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到:“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美关系错综复杂,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复杂而纠结,有遭受美国侵略的痛苦,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

“痛苦”:1900年传唱的民谣“还我河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效仿”: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建立的民国政权完全就是美国三权分立的翻版,设立总统、议会、各部,颁布宪法,整个体系基本上是原版照抄。

材料二:

材料三: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说: “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 “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材料四: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就台湾问题发表惊人言论,他在接受美国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他了解“一个中国”政策,但“除非我们在贸易等其他事务上与中国达成交易,否则我们为什么受制于‘一个中国’政策?”西方媒体迅速解读认为,特朗普希望通过美国可能在“一个中国”政策上变卦来施压、敲诈,迫使中国做出经贸上的妥协。

﹣﹣《2016年12月11日,环球时报社评》

(1)请分析材料一中与“痛苦”、“效仿”相对应的史实。

(2)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美两国之间有合作也有对抗。请依据上面图片信息任意举一个合作、对抗的典型事例。

(3)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从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世界上出现了哪些“新形势”导致了美国的这一变化?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历史因创新而生动,创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运动”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它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它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被认为是冲破黑暗中世纪的一道“曙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欧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英国革命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说明在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经济会飞速发展。……崛起后的英国在与大清王朝的较量中,使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满,同时也促成了中国人在民族认识上的亟变和探索。

﹣﹣《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三:人类科技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三次革命,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四: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五: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事件?请概括该“运动”的历史作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崛起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亟变和探索”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请说出近代中国开启政治领域“亟变和探索”的历史事件。

(3)第二次“革命”把人类带入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每次革命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列宁在政策上作出了怎样的调整?材料中“新的政策”有什么特点?(不得摘抄材料中的原句)

(5)根据材料五所述,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查看答案

有人说,今天的中国是“腾飞的巨龙”,今天的德国是“松绑的巨人”,今天的法国正重拾“光荣与梦想”,而俄罗斯也期盼“重振大国雄风”。一学者据此作专题讲座,他的主题应该是(  )

A. 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

 

查看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相比,明显的不同点是(  )

A. 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

B. 社会的需要

C.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D. 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