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化探索是中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场...

    近代化探索是中近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近代化运动,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如政治体制等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二:”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  __________  。”

材料三:”……一个西方式的共和国建立了,……,第一次废除了帝王统治的王朝……  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的“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具体指什么?

(2)材料二横线处应填什么? “皇帝”具体是指哪一皇帝?

(3)材料三该历史事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0世纪初,“中国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哪一“思想变革”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样的探索历程?

 

(1)洋务运动 ;器物,技术,近代工业等。 (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百日维新);光绪 。 (3)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 (4)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曲折过程。 【解析】 (1)由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近代化运动,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可知,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约 35 年的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洋务运动采纳的西方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包括:采用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甲午战争失败后,全国激起了变法的声音。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向光绪帝进行宣传鼓动,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改革政治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戊戌变法运动。故横线处应填戊戌变法;当时的皇帝是光绪帝。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其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由材料三“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在思想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4)综合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曲折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因此,我们应该(  )

①同舟共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合作和努力  

②采取先发展经济,后保护环境的模式

③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自然

④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归纳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信息时代,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从中可以得出,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线索密切相关的是(  )

A. 世界格局的演变 B. 科技革命 C. 资产阶级革命 D. 殖民扩张

 

查看答案

手机银行、网上购物、微信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B. 航天事业的发展 C. 广播电视业的革新 D. 传统金融业的革新

 

查看答案

“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这里的“它”是指

A.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C. 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 D.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