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探索・创新 材料一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

改革・探索・创新

材料一  公元前四世纪,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⑤统一度量衡;⑥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⑧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请从材料一中选出属于经济方面的变法措施。

材料二  对商鞅及商鞅变法,自古众说纷纭:

•秦朝丞相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到: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到:“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写到:“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商鞅“无教化仁爱之本”。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划“X“;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O“。

①李斯认为商鞅变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王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③王安石赞美商鞅为政“以民为本”。       

④朱熹评价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历史上的两次改革表

 

改革名称

时间

内容

意义

公元7世纪

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19世纪 60年代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化开明”,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3)材料三中的①是        ;②是        。请依据材料,归纳日本历史上两次社会改革具有的相同特点。

材料四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4)请写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实施的自救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三、材料四,说一说德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五 

(5)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就要符合国情、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在材料五中,哪些图片能从正面佐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并在按要求选择的图片中任选一幅,说明选择的理由。

材料六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

——习近平

(6)依据材料六,并结合上述其它材料,谈谈改革者所具备的特质。

 

(1)②⑤⑧。 (2)①正确。 ②正确。 ③错误。 ④○。 (3)①大化改新;②明治维新;都学习借鉴了当时先进的外国文化,都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4)洋务运动;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中国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5)图1:适应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图3: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图4: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6)诚信、坚定、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解析】 (1)商鞅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材料一中属于经济方面的变法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①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可知,故“李斯认为商鞅变法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的表述是正确的。 ②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可知,故“王充认为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的表述是正确的。 ③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可知,“王安石赞美商鞅为政‘以民为本’”的表述是错误的。 ④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无教化仁爱之本”可知,“朱熹评价了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的表述材料没有涉及。 (3)依据材料三“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使日本拜托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日本历史上两次社会改革具有的相同特点是都学习借鉴了当时先进的外国文化,都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都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为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立了一批民用企业。据材料三、材料四“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19世纪60年代),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可知,德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的依据是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中国只学习西方的技术。 (5)依据材料五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土地改革适应了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图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图4反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图1、3、4都能从正面佐证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6)依据材料六“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的信息,以及上述其它材料的内容可知,改革者所具备的特质是诚信、坚定、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和民族强盛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山河破碎……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山河破碎”的开始与近代哪个不平等条约有关?近代“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各式各样尝试”的过程中,推翻封建帝制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香港回归是何时实现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香港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坚决反对。

——摘自习近平十九大报告

(3)“九二共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材料中的台湾问题在历史上是怎样形成的?

(4)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中国国氏党主席迹战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会后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是国共两党的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次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查看答案

重要会议推动历史发展

(1)________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________”的著名论断。

(3)1929年12月,________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思想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4至16世纪,地中海区域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崭新的、提倡以人为中心的文化运动。请指出这场运动的名称。这场运动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这是一场“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运动,请列出其中的一位“巨人”。

(2)文学艺术是一定现实生活的反映,又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施耐庵创作的哪部小说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戏剧家汤显祖的哪部代表作品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壁画《格尔尼卡》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这幅的作者是谁?

(3)1915年,我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谁在这场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这场大讨论的主题是什么?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樊篱,为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4)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一该法规定了各个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出自罗斯福新政颁布的什么法令?(1分)为什么说该法令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2分)

2)简述我国改革和开放的过程。(3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2分)

3)为什么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了社会主义?(2分)

4)从两个成功的改革中,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