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

材料一  自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再到维新派变法图存,这些复兴之路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歌词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2)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中召开的重要会议是什么?

(3)材料三中“改革开放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试举两例说明。

(5)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四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长征;遵义会议。 (3)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 (4)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863”计划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析】 (1)据材料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诗句描述的是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长征中的重要会议是遵义会议。 (3)材料三 “改革开放富起来”得益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有: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863”计划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等。 (5)由材料四“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知,在建党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文明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曰:“泛爱众,而亲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1)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治国思想。

材料二:这是一条凿空西域的路,彼时(汉代)葡萄从这里经过,丝绸从这里经过,音乐宗教从这里经过,四大发明也从这里经过……这是一条科技之路、文化之路、交流之路,是一条大汉王朝与伯利克里的对话之路,更是一条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之路。

——某同学学完“丝绸之路”后的感慨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找出两处不符合史实的说法并阐述理由。

材料三:明代这一壮阔的外交行动,就是在中国已知的范围内重建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从而创造一个以“礼”为核心的和平的国际政治和贸易秩序……在马六甲设立据点,扩大了与各国商人的贸易往来;同时还调解了各国之间的纠纷,创造了和平的外交和贸易环境。

——中国侨联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博士陈永升

(3)据材料三,概括“这一壮阔外交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材料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进而民主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与西方交流中呈现出何种特点?

 

 

查看答案

(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亚历山大帝国发源地:马其顿

B.亚历山大东征中著名战役:伊苏斯之战

(2)指出亚历山大帝国版图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能够反映表格主题的是     日本进出口贸易额(单位:亿元)

 

 

1955

1960

1965

1970

出口额

20.11

40.55

84.52

193.18

进口额

24.71

44.01

81.69

188.81

 

 

A. 明治维新与日本开放

B. 日本遭遇经济大危机

C.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D. 亚非拉的奋起

 

查看答案

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正式开幕。关于万隆会议正确的说法是

A. 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参会

B. 中国代表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 会议在印度的万隆召开

D. 会议促进了欧亚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查看答案

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展现拉丁美洲人民反抗侵略,争取民族主权的是

A. 章西女王领导反英斗争

B. 匈牙利改革稳定国内形势

C. 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

D.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